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康熙私访路过药铺,问掌柜:我身体如何?掌柜16字回答化险为夷

意昂体育介绍 点击次数:176 发布日期:2025-07-26 08:10

京城一家不起眼的药铺里,身着便装的康熙正与掌柜闲聊。

突然,康熙走到掌柜面前,

药铺里的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康熙直视着掌柜的眼睛,

一字一句地问道:“老掌柜,你不妨帮我瞧瞧我这身体如何?”

01

康熙四十二年深秋,紫禁城内桂花飘香,金桂满枝头。

这日午后,乾清宫内的康熙皇帝放下手中批阅了一上午的奏折,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

连日来朝政繁忙,各地的奏章如雪花般飞来,让这位年过四旬的帝王感到身心俱疲。

户部的赋税奏报、兵部的军务要事、工部的河道修缮、礼部的典仪安排,每一件都需要他亲自过目定夺。

他起身走到雕花窗前,透过精美的窗棂望着宫墙外那片湛蓝的天空。

远山如黛,白云悠悠,宫墙外的世界显得那么自由自在。

“总是待在这高墙深院之内,如何能真正了解民间的疾苦冷暖?”康熙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作为一国之君,他每天接触的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奏折和大臣们的汇报。

这些信息虽然详尽,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就像隔着一层纱看花,始终不够真切。

突然,他心中升起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微服私访,亲自到民间走走看看?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像野草般在心中疯长,再也压制不住。

说干就干,康熙立即按响了桌案上的铜铃。

很快,一个身材精干的中年汉子快步走了进来,正是他的贴身护卫李德全。

李德全四十多岁年纪,身材不高但极为结实,一双眼睛机警有神。

他从小就在宫中长大,对康熙忠心耿耿,武艺高强,心思缜密。

“皇上有何吩咐?”李德全恭敬地行礼道。

“李德全,朕要出宫走走,你陪朕去。”康熙的话让李德全大吃一惊。

李德全的脸色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皇上,这...这恐怕不妥吧?”

“万一有个闪失,奴才如何向太后和皇后交代?”

康熙摆摆手,神情坚定,“无妨,朕自有分寸,而且有你保护,还能有什么危险?”

“去准备两套普通商人的便装,就对外说朕身体微恙,在宫中静养,不见外臣。”

李德全看到康熙神情坚决,知道劝说无用,只好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两个身着素色布袍的中年男子悄然从紫禁城的偏门走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其中身材略高、气质儒雅的那位竟是当今的皇帝陛下?

康熙换上布衣后,确实像个颇有身家的商人,举止间虽然还带着些许难以掩饰的贵气,但已经收敛了平日里那种君临天下的威严。

李德全则扮作随从,紧紧跟在康熙身后,一双眼睛不停地四下打量,警惕着周围的一切风吹草动。

“德全,别这么紧张,咱们现在就是普通百姓,要自然一些。”康熙压低声音提醒道。

“奴才...不,小人明白了。”李德全连忙改口,努力让自己的神情放松下来。

两人沿着京城宽阔的大街慢慢踱步,康熙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街头的各色人等。

这些平日里只能在奏折中看到的民生百态,如今真实地呈现在他眼前,让他感到新鲜而震撼。

卖糖葫芦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声音嘹亮而有节奏。

修鞋匠坐在路边的小马扎上,埋头专心致志地为客人补鞋。

几个孩童在街头嬉戏玩耍,追逐着一只花色斑斓的蝴蝶,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卖烧饼的师傅在炉前忙碌,炉火映红了他憨厚的脸庞。

这一切都让久居深宫的康熙感到既新鲜又感动。

他发现,离开了那些繁文缛节和森严礼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如此自然纯朴。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康熙的双脚有些疲惫,但心情却格外愉悦。

他们来到一条不算太宽敞但颇为热闹的胡同里。

胡同两旁商铺林立,有卖布匹的、卖茶叶的、卖糕点的,各种生意都很兴隆。

其中一家挂着“回春堂”黑底金字匾额的药铺格外引人注目。

这家药铺门面虽然不大,大约只有两间房宽,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门楣上的匾额字体遒劲有力。

门前还摆着几个精致的药材标本展示柜,里面陈列着人参、灵芝、鹿茸等名贵药材。

从外面透过敞开的门扉看去,店内一个年约五十的掌柜正在忙碌着整理各种药材。

“德全,咱们进去看看。”康熙对这家药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德全虽然心中忐忑,但还是跟着康熙走向了药铺。

一踏进药铺,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气扑鼻而来,有当归的甘甜、人参的苦香、还有各种草药混合的独特味道。

这种味道既不刺鼻,反而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

药铺内虽然空间不算宽敞,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充分利用了每一寸空间。

三面墙壁都装满了古色古香的药斗,每个药斗上都贴着工整的标签,标明药材名称和产地。

柜台后面的墙上挂满了各种药材样品,有的装在玻璃瓶中,有的用丝线串成串挂着。

整个药铺给人的感觉就是专业、整洁、可信赖。

听到脚步声,正在整理一包当归的掌柜抬起头来。

这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腰板挺直,一双眼睛明亮有神,透着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青色长衫,袖口虽然有些磨损,但打理得一丝不苟。

“两位客官,欢迎光临小店!”掌柜放下手中的药材,热情地招呼道,声音洪亮而亲切。

康熙仔细打量着这个掌柜,发现他虽然穿着朴素,但举止间透着一股难得的书卷气。

不像一般的商贩那样市侩,反而给人一种学者的感觉。

“掌柜的,我们路过此地,进来随便看看。”康熙客气地回应道,语气中带着商人特有的客套。

“好的好的,二位请随便看,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掌柜笑容满面地说道,“小店虽然不大,但药材还算齐全,而且都是正宗道地的好货。”

康熙在药铺内慢慢踱步,一边观察着各种药材和医疗器具,一边暗暗点头。

他发现这家药铺虽然规模不大,但药材品种确实齐全,从常见的感冒药到珍贵的滋补品应有尽有。

更让康熙印象深刻的是,每种药材都有详细的标签说明,不仅标明了产地和等级,还简要介绍了功效和使用方法。

这种认真细致的态度,在当时的药铺中并不多见,显示出掌柜的专业素养和负责精神。

李德全则站在门口附近,一只手自然地垂在腰间,时刻保持着警觉,眼神不时扫视着店内店外的情况。

“掌柜的,您这药铺开了多长时间了?”康熙拿起一根人参,装作随意地问道。

“回客官话,小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掌柜一边继续整理药材一边回答,“从小人三十岁出头就开始经营,到现在也算是老店了。”

“二十多年?那您对医药之道一定很有心得了。”康熙语气中带着赞赏。

掌柜谦逊地摆摆手,“不敢不敢,小人只是略知一二罢了,哪里谈得上什么心得。”

“不过这些年来确实接触了不少病症,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从这简单的对话中,康熙已经能感受到这个掌柜的与众不同。

他既有商人应有的精明和热情,又保持着读书人的谦逊和内敛,这种品质在当时的小商贩中确实难得。

而且从他的谈吐可以听出,这个人确实有真才实学,不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的江湖郎中。

02

康熙继续在药铺内慢慢踱步,时不时拿起一些药材仔细端详,装作很有兴趣的样子。

“这人参看起来品质不错啊,根须这么发达。”康熙指着柜台上的一支人参说道,语气中带着内行人的口吻。

掌柜立即走过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客官好眼力!这确实是长白山的野生人参,参龄至少有十五年。”

“您看这参体紧实饱满,须根细密,这都是野山参的特征。”

“哦?您还能准确分辨出人参的产地和年份?”康熙来了兴致,决定试试这个掌柜的真本事。

掌柜点点头,拿起那支人参细心地介绍道:“长白山的人参和其他地方的确实不同。”

“首先是外形,长白山人参参体较长,肩膀宽厚,腿部明显。”

“其次是质地,野山参质地坚硬,切面呈角质状,有特殊的香味。”

“再就是须根,野山参的须根细长而坚韧,不易折断。”

说着,掌柜还特意让康熙闻了闻人参的味道,“您闻闻,这种特殊的苦香味,只有真正的野山参才有。”

康熙仔细闻了闻,确实有一种独特的药香,心中对这个掌柜的专业水准更加佩服。

“那您说说,这人参主要有什么功效?什么人适合用?”康熙继续试探。

掌柜放下人参,认真地回答道:“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要适合气虚体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的人服用。”

“不过...”掌柜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

“不过什么?”康熙追问道。

“不过人参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掌柜神情严肃地说道,“有些人虚不受补,贸然服用反而会出现上火、失眠等症状。”

“还有实热体质的人,本身阳气就旺盛,再用人参只会火上浇油。”

“所以用药一定要对症,不能盲目跟风。”

这番话让康熙眼前一亮,这个掌柜不仅懂药理,还懂得因人制宜的重要性,确实是个明白人。

“掌柜的说得极是,看来您确实是这方面的行家。”康熙由衷地赞道。

听到夸奖,掌柜谦逊地笑了笑,“客官过奖了,这都是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一点经验。”

“说起来,做我们这一行的,最怕的就是误人性命,所以必须格外谨慎。”

康熙又走到其他药材前,随口问道:“掌柜的,最近生意怎么样?都有些什么常见的病症?”

掌柜一边整理药材一边回答:“托大家的福,生意还算过得去,主要是街坊邻居照顾。”

“这段时间感冒咳嗽的人特别多,大概是秋冬交替,天气变化的缘故。”

“还有就是一些老年人的风湿腰腿疼,这种慢性病需要长期调理。”

“那对于这些常见病,您一般都用什么药方?”康熙继续询问。

掌柜如数家珍地说道:“感冒的话,要分风寒和风热两种。”

“风寒感冒一般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用银翘散比较好。”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告诉病人多休息、多喝水,药物只是辅助作用。”

“至于风湿病,我通常建议用一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药,比如独活寄生汤之类的。”

“不过这种慢性病光靠吃药还不行,还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

这番专业而实用的介绍让康熙更加欣赏这个掌柜。

他没有为了多卖药而夸大药效,反而强调生活调理的重要性,这种医者仁心实在难得。

正说着,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妇女急匆匆地走进了药铺。

“掌柜的,我家孩子从昨晚开始发烧,您快看看用什么药好?”妇女神情焦急地说道。

掌柜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仔细询问孩子的症状。

“孩子多大了?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有没有咳嗽、流鼻涕?”

“精神状态怎么样?吃奶正常吗?大小便如何?”

掌柜问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康熙在一旁观察,发现掌柜询问病情时非常专业,既关注主要症状,也注意相关的次要表现。

“孩子才八个月大,昨晚半夜开始发烧,今天早上还在烧。”妇女详细回答道。

“精神不太好,也不怎么吃奶,但没有咳嗽和流鼻涕。”

掌柜点点头,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孩子的面色和精神状态。

“看起来应该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我给你配点小儿退烧药。”

掌柜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从药斗中取出几味药材,“但是...”

“但是什么?”妇女紧张地问道。

“但是孩子还这么小,如果明天烧还不退,一定要带他去看大夫。”掌柜认真地叮嘱道。

“小孩子发烧可不能大意,万一是其他病症,延误了治疗就麻烦了。”

妇女感激地点头,“您说得对,我记住了。”

掌柜仔细包好药材,又详细交代了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记住,一定要按量给孩子服用,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果孩子不愿意喝,可以加点蜂蜜调味,但不要加太多。”

妇女接过药包,问道:“一共多少钱?”

“六十文钱就行了。”掌柜说道。

妇女掏出一把铜钱,数了数递给掌柜,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离开了。

等妇女走后,康熙忍不住问道:“掌柜的,您刚才为什么要让她去看大夫?”

“孩子发烧不是小事,特别是这么小的婴儿。”掌柜认真地回答道。

“我虽然有些经验,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大夫,万一判断错了怎么办?”

“况且孩子是一家人的心头肉,多谨慎一些总是对的。”

“可是这样您不是少做了生意?”康熙试探地问道。

掌柜摇摇头,神情坚定地说道:“做生意要有良心,不能为了赚钱就不顾别人的安危。”

“如果因为我的疏忽而耽误了孩子的病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康熙,这种医者仁心和商业良知让他肃然起敬。

在那个商业道德相对薄弱的年代,能有这样的觉悟实在难能可贵。

李德全在一旁听着,也暗暗点头,这样的人确实值得尊敬。

康熙继续在药铺内观察,心中对这个掌柜的品格评价越来越高。

他不仅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正是一个好大夫应该具备的品质。

“掌柜的,我听人说...”康熙故意压低声音,装作神秘的样子,“最近宫里的情况怎么样?”

掌柜的表情立即严肃起来,警觉地看了看四周,然后低声说道:“客官,这种话咱们老百姓可不能随便议论。”

“为什么?”康熙继续试探。

“君王的事情岂是我们这些草民能够妄议的?”掌柜认真地说道,“而且传言大多不可信,我们还是少说为妙。”

这个回答让康熙暗暗点头,这个掌柜确实是个明白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在那个年代,随意议论朝廷和皇帝确实是很危险的事情,这个掌柜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说明他不仅聪明,而且有分寸感。

03

经过一番交流,康熙对这个药铺掌柜的印象越来越好。

他发现这个人不仅医术精湛,品格高尚,而且很有智慧,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话该说。

这样的人才如果能为朝廷所用,一定是很好的助手。

但康熙也想进一步试试这个掌柜的应变能力和政治敏感性。

“掌柜的,您觉得...”康熙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掌柜的反应,“做皇帝的人,身体会有什么问题?”

掌柜听到这个问题,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谨慎地回答:“这个...小人哪里敢妄议君王之事?”

“我不是让您妄议,只是想听听您从医学角度的分析。”康熙解释道,“比如说,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掌柜想了想,觉得这样说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开口道:“从医理上讲,操心太多的人容易失眠、头疼。”

“生活不规律的人容易脾胃不和,消化不良。”

“压力太大的人容易肝气郁结,情志不畅。”

“那您觉得皇帝会有这些问题吗?”康熙继续问道。

掌柜更加谨慎了,“这个...我想做皇帝的人确实压力很大,要操心整个国家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确实容易有您刚才说的那些问题。”

“但具体如何,我们这些草民又怎么会知道呢?”

康熙点点头,“那如果您是太医,会给皇帝开什么药方?”

这个问题让掌柜更加为难了,他沉思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回答:“如果真的让小人给皇帝看病...”

“我想最重要的不是开什么药,而是劝皇帝要注意身体,不要过于操劳。”

“毕竟药物只能治标,生活调理才能治本。”

“再好的药材也比不上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

这个回答让康熙暗暗称赞,这个掌柜确实有远见,知道治病的根本在于调理,而不是单纯依赖药物。

“那您觉得什么样的皇帝身体最好?”康熙又问道。

掌柜想了想,“我觉得心胸开阔的皇帝身体应该最好。”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烦恼,能够保持心境平和。”

“而且这样的皇帝通常比较仁慈,不会滥杀无辜,心理负担相对较小。”

“最重要的是,心胸开阔的皇帝善于纳谏,有贤臣辅佐,自然不用事事亲力亲为。”

这番分析让康熙深有感触,他发现这个掌柜不仅懂医理,对政治和人性也有深刻的理解。

更难得的是,他虽然是个普通的药铺掌柜,但对治国理政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康熙沉默了一会儿,心中对这个掌柜的评价又提高了几分。

这时,药铺里的气氛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康熙的神情变得深邃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随意和轻松。

李德全敏锐地察觉到了康熙情绪的变化,暗中提高了警觉。

掌柜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虽然不知道原因,但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客人可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康熙在药铺内慢慢踱步,时不时拿起一些药材仔细观察,但明显心不在焉。

他的思绪在飞快地转动,考虑着是否要进一步试探这个掌柜。

经过内心的一番斗争,康熙最终决定冒一次险。

他要看看这个掌柜在面对真正危险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反应。

“掌柜的。”康熙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有威严。

正在整理药材的掌柜抬起头,发现这个客人的气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刚才还和蔼可亲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眼神也变得锐利而深邃。

最让掌柜感到不安的是,这个人身上突然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让人不敢直视。

“客官还有什么需要吗?”掌柜小心翼翼地问道,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康熙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继续在药铺内踱步,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有力。

他的目光在各种药材上游移,但显然心思不在这些东西上。

李德全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手不自觉地向腰间的佩刀靠近。

药铺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外面街道上的喧嚣声都显得遥远而模糊。

康熙突然停下脚步,转身面对掌柜。

两人之间的距离只有三步之遥,但这三步却仿佛隔着万重山。

康熙的眼神变得如刀锋般锐利,仿佛要看透掌柜的内心。

“掌柜的,我问你一个问题。”康熙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每个字都仿佛有千钧重量。

掌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额头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的直觉告诉他,接下来的问题可能会决定自己的命运。

“客官请说。”掌柜努力保持镇定,但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康熙走到掌柜面前,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药铺里的气氛紧张得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李德全的手已经完全按在了刀柄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康熙直视着掌柜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老掌柜,你不妨帮我瞧瞧我这身体如何?”

掌柜听到这个问题,整个人如遭雷击,彻底愣住了。

他瞪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普通客人”,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懵了。

这个问题太突兀、太危险、太不寻常,让经验丰富的掌柜瞬间意识到自己可能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客人会问这样的问题?

而且他的语气和神态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掌柜的双手开始剧烈颤抖,冷汗如雨下,背脊发凉。

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人,越看越觉得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那种与生俱来的威严,那种俯视天下的气度,还有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掌柜的脑海中闪过,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但是他不敢相信,也不敢去想...

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药铺里的空气凝固得让人窒息。

掌柜站在那里,脸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滚落。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将决定生死。

04

掌柜站在康熙面前,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致命的陷阱。

如果回答不当,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但如果不回答,又显得失礼无状。

掌柜的大脑在疯狂地运转,搜索着所有可能的答案。

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行医经验,想起了无数次与客人打交道的智慧。

在这个生死关头,他必须拿出毕生的智慧来应对这个危机。

掌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知道,慌乱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和智慧。

经过短暂但痛苦的思考,掌柜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

他想到了一个既安全又得体的回答,一个既不会得罪对方,又能保护自己的答案。

掌柜缓缓抬起头,直视着康熙的眼睛,用平静而恭敬的语气说道:

“身体如何全凭自己感受,药补不如食补。”

这十六个字说出口的瞬间,药铺里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康熙听到这个回答,眼中的锐利之色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赞赏。

这个回答实在是太巧妙、太完美了!

“身体如何全凭自己感受”——这句话巧妙地把判断权完全交给了康熙本人。

掌柜既没有妄加评论,也没有表现出不敬,而是用最谦逊的方式回避了这个危险的问题。

“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则体现了一个药铺掌柜应有的专业素养和医者仁心。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卖药的就一味推销药物,而是从健康的角度给出了最中肯的建议。

更重要的是,这个回答显示了掌柜的大智慧。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他能够保持冷静,并给出一个既安全又得体的答案,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康熙暗暗点头,心中对这个掌柜的敬佩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生死关头还能如此机智应对,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

李德全看到康熙脸上的表情变化,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不完全理解刚才发生了什么,但从康熙的反应来看,这个掌柜应该是成功化解了危机。

掌柜说完这句话后,额头上的汗珠更加密集了。

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回答应该没有问题,但还是不敢确定对方是否满意。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康熙的表情,试图从中读出一些信息。

当他看到康熙眼中的赞赏之色时,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但他还是不敢完全放松,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人的身份绝对不简单。

“好一个'身体如何全凭自己感受,药补不如食补'!”康熙由衷地赞道。

“掌柜的这话说得实在有道理,让人受益匪浅啊。”

掌柜谦逊地笑了笑,“让客官见笑了,这只是小人多年来的一点粗浅体会罢了。”

“实不相瞒,您刚才那个问题确实让小人有些意外。”掌柜小心地试探道。

康熙笑而不语,只是继续在药铺内走动,装作对各种药材很感兴趣的样子。

他拿起一根当归,仔细端详着,“这当归的品质不错,应该能够补血调经。”

“是的,当归确实是妇科良药,有血中之气药的美誉。”掌柜回答道,心中暗暗疑惑这个客人怎么会对药材如此了解。

一般的商人虽然可能接触过一些药材,但不会有如此专业的知识。

“那这个黄芪呢?”康熙指着另一种药材问道。

“黄芪补气固表,能够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掌柜详细解释道,“不过黄芪性温,体质偏热的人要慎用。”

“还有就是感冒发热的时候也不宜服用,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康熙点点头,“掌柜的确实是行家,考虑得很周到。”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药材功效和使用禁忌的话题,气氛逐渐缓和下来。

但掌柜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

这个神秘的客人对药材的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普通商人的水平,甚至比一些大夫还要专业。

而且他刚才那种突然变化的气质和威严,更是让掌柜确信此人的身份绝对不寻常。

但掌柜很聪明,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专心回答对方的问题。

他知道,有些事情知道得太多反而不好,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明智的选择。

“掌柜的,您刚才说药补不如食补,能详细说说这个道理吗?”康熙问道,语气重新变得和蔼起来。

掌柜精神一振,这是他最擅长也最愿意谈论的话题。

“其实道理很简单,药物虽然能够治病,但终究是外来的干预,不如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身体自然。”

“比如说,想要补气血,与其花大价钱买人参、阿胶,不如多吃些红枣、桂圆、瘦肉、鸡蛋。”

“想要清热降火,与其服用苦寒的药物,不如多吃些绿豆、冬瓜、苦瓜、梨子。”

“想要健脾胃,与其依赖药物,不如规律饮食,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康熙听得很认真,这些朴素而实用的道理对他来说确实很有启发。

宫中的膳食虽然精美,但未必健康,很多时候反而过于油腻和滋补。

“那您觉得,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最健康?”康熙继续询问。

“我觉得啊,饮食要讲究一个'平'字。”掌柜侃侃而谈,显得很有心得。

“不要过于偏爱某种食物,也不要完全拒绝某种食物。”

“五谷杂粮要吃,能够提供基本的能量和营养。”

“蔬菜水果要吃,能够补充维生素和纤维。”

“肉类也要适量吃,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

“关键是要根据季节变化和自己的体质来调整饮食结构。”

“春天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夏天多吃些清热的食物,秋天多吃些润燥的食物,冬天多吃些温补的食物。”

这些话让康熙深有感触,他想到了宫中那些精美但未必科学的膳食安排。

太多的珍馐美味,太多的滋补药材,反而可能对健康无益。

“掌柜的说得对,看来健康之道确实在于平衡和自然。”康熙感慨道。

“是啊,做人也是这个道理。”掌柜深有感触地说道,“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庸之道才是长久之计。”

这句话让康熙心中一动,这个掌柜不仅懂医理,还懂人生哲理。

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智慧、有阅历、有见识的人。

如果不是身份限制,这样的人完全可以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两人又继续交流了一段时间,康熙从这个普通的药铺掌柜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仅是关于健康养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外面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街道上的行人开始减少,各家商铺也开始准备打烊。

康熙意识到该回宫了,再不回去,宫里的人该着急了。

而且今天这次微服私访的收获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05

康熙看了看外面渐暗的天色,知道是时候结束这次难忘的相遇了。

“掌柜的,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告辞了。”康熙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舍。

“好的,今天能和您聊这么多,小人也感到很荣幸。”掌柜真诚地说道,“您的见识让小人受益匪浅。”

康熙在药铺里最后巡视了一圈,挑选了一些药材作为纪念。

他选了人参、当归、黄芪、枸杞等几味常用的滋补药材,每样都要了一些。

“掌柜的,这些药材一共多少银子?”康熙问道。

掌柜仔细算了算,“人参比较贵一些,其他的都是常见药材,一共四两银子就够了。”

康熙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约有六两重,递给掌柜,“不用找了,多的就当是今天聊天的茶水钱。”

掌柜连忙推辞,“这怎么行?做生意要讲诚信,不能多收客人的钱。”

“您已经付了药材的钱,哪里还有什么茶水钱?”

康熙笑着摆手,“掌柜的,就当是我对您品格和学识的敬意吧。”

“今天和您的谈话让我收获很大,这点银子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再说了,您经营这家药铺不容易,多收点也是应该的。”

掌柜见康熙坚持,又不好过分推辞,只好收下了银子。

但他心中对这个神秘客人的身份更加好奇了。

一般的商人不会如此慷慨,而且他的谈吐和见识也远非普通人能及。

“那就谢谢客官的慷慨了。”掌柜恭敬地说道,“希望您以后有机会再来小店坐坐。”

康熙点点头,“一定,一定。”

掌柜仔细包好药材,又详细交代了每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参不宜与萝卜同食,当归孕妇慎用,黄芪感冒时不宜服用...”

他的交代很仔细,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用心。

康熙接过药包,心中对这个掌柜的敬意又增加了几分。

即使是最后的交代,这个人依然保持着专业和负责的态度。

临走时,康熙突然转身,深深地看了掌柜一眼。

“掌柜的,您今天那句身体如何全凭自己感受,药补不如食补说得真好。”

“这不仅是医理,更是人生哲理啊。”

掌柜谦逊地笑了笑,“客官过奖了,这只是小人的一些粗浅体会。”

“不过能得到您的认可,小人也很高兴。”

康熙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和李德全一起走出了回春堂。

夕阳西下,街道上的行人稀少,远山如黛,炊烟袅袅。

走出药铺后,李德全终于忍不住问道:“皇上,您今天为什么要问那个问题?”

康熙一边走一边回答:“朕想试试这个掌柜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他的表现如何?”

“非常出色。”康熙由衷地说道,“在那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并给出如此巧妙的回答,这需要极大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他那十六个字的回答既保护了自己,又体现了一个医者应有的品格。”

李德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那个掌柜给人的感觉很不一般。”

“是啊,民间确实有很多有智慧的人。”康熙感慨道,“这次微服私访让朕收获很大。”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康熙的心情格外愉快。

今天这次经历不仅让他看到了真实的民情,还遇到了这样一个有智慧、有品格的人。

“德全,你说朕刚才那个问题是不是太危险了?”康熙突然问道。

李德全想了想,“确实有些危险,如果那个掌柜回答不当,可能会有麻烦。”

“但正因为危险,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品格。”

“他的回答确实很巧妙,既避免了风险,又展现了水平。”

康熙点点头,“所以说,真正的智慧往往在危机时刻才能显现。”

“这个掌柜虽然只是个普通商人,但他的人生智慧却让朕敬佩。”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紫禁城的城门附近。

康熙回头看了看京城的夜景,心中感慨万千。

这座繁华的都城中,像那个药铺掌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虽然身份卑微,地位不高,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贡献着力量。

而此时的回春堂里,掌柜正在收拾当天的药材和账目。

刚才那两个客人走后,他一直在回想今天发生的一切。

那个神秘客人的身份始终让他感到疑惑,但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该深究。

“不管他是谁,能够平安度过今天就是万幸。”掌柜一边整理药材一边自言自语。

他想起自己在危机时刻的那句回答,心中还是有些后怕。

如果当时说错了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身体如何全凭自己感受,药补不如食补。”掌柜再次在心中回味着这句话。

这不仅是他对那个危险问题的回答,也是他多年行医和做人的心得体会。

掌柜擦了擦额头上早已干透的汗珠,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今天虽然有些惊险,但总算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今天的表现已经深深地打动了当今皇帝。

而他那十六个字的智慧回答,也将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意昂体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