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1950年抗美援朝统帅之争:林彪明明最合适,为何主席偏偏不选他?

意昂体育介绍 点击次数:192 发布日期:2025-07-26 08:19

「老毛,这次朝鲜的事,你是怎么打算的?」

彭德怀放下茶杯,直视着眼前这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

1950年10月的中南海,秋风瑟瑟,而屋内的气氛却比外面的寒意更加凝重。

公元961年农历七月初九这天,开封皇宫内灯火通明。

宋太祖赵匡胤端起酒杯,目光扫过在座的石守信、王审琦等开国功臣。

「诸位爱卿,如今天下太平,何不卸甲归田,置办些良田美宅,当个逍遥富翁呢?」

话音刚落,大殿内鸦雀无声。

石守信等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皇上这是要收兵权了。

虽说心里不太乐意,可谁敢违抗圣意?

抗旨不遵的下场,大家都清楚得很。

这场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过后,宋太祖把当年那些掌握禁军的结义兄弟全部解职,从此再也不让任何人独掌重兵。

说起这段千年前的往事,其实是为了引出一个更为惊人的秘密。

1950年,在决定抗美援朝统帅人选时,毛泽东竟然也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杯酒释兵权」。

这次的目标,是他手下两员最能打仗的虎将——林彪和彭德怀。

说到抗美援朝的统帅人选,林彪绝对是当时最合适的。

为啥这么说?

有四个硬道理摆在那儿。

第一,林彪对东北那片土地熟得不能再熟了。

1945年9月,他接到中央的电报就奔赴东北,一直到1948年11月带着百万大军入关,整整在白山黑水间摸爬滚打了三年。

东北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他都了如指掌。

朝鲜跟东北紧挨着,地形气候都差不多,让林彪去指挥,在部队调动和后勤保障上肯定是轻车熟路。

第二点更关键,林彪的军事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

东北三年,他把杜聿明、卫立煌这些国民党名将手下的108万部队全给收拾了。

自己的队伍从10万人马一下子发展到100多万。

进关以后,他又率领84万四野子弟兵,打下了京津,拿下了武汉,逼降了程潜,击败了桂系白崇禧,一直打到海南岛。

真可谓是「气吞万里如虎」,这指挥能力谁敢说个不字?

第三,林彪跟自己的老班底配合默契。

准备入朝的13兵团就是四野的骨干力量,这些指挥员对林彪的战术风格都摸得透透的。

林彪对四野上上下下也是知根知底,指挥起来肯定是上下一心,绝不会出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尴尬局面。

第四,林彪正当壮年。

他1907年出生,1950年才43岁,正是一个军事指挥员的黄金年龄。

身体好,脑子活,正是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

从这四个方面看,林彪确实是赴朝作战统帅的不二人选。

可是,林彪最终没有挂帅出征。

按照流传的说法,是因为他身体不好,扛不住这个重担。

不过,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缺乏可靠的史料支撑。

徐京跃在《日出日落三八线》里写得最具体:「10月2日的会议上,毛泽东说,前些天我跟林彪谈过,跟他说咱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怎样,出兵有什么好处。可林彪说他每天晚上都失眠,身子虚弱,怕风怕光怕声音,有这三怕还怎么带兵打仗?他要求去苏联治病,我答应了。」

毛泽东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其实不是重点。

关键是林彪当时真实的想法如何,这个却没有其他证据。

细想想就知道不对劲。

当时国内的战争还没完全结束,林彪指挥的四野刚刚打完海南战役,硝烟还没散尽呢。

这边征衣未解,那边就说身体不行了,不能带兵?

说不过去吧。

林彪的身体问题确实存在,那是1938年3月平型关战斗后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伤留下的后遗症。

到1950年已经12年了,在这期间,他还从中南军区司令员调到北京,内定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呢。

还有,从7月初到10月初,林彪参加了所有关于朝鲜局势的中央军委会议。

要真是病得厉害,像粟裕那样躲到疗养院去不就行了?

怎么还会议会议地参加个不落?

也有人说林彪是反对出兵朝鲜,所以找借口不干。

这种说法也经不起推敲。

目前能看到的资料里,没有林彪直接反对出兵朝鲜的记录,更别说因此拒绝领兵了。

恰恰相反,林彪积极参与了部队调动,还做好了亲自出征的准备。

1950年7月2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国防委员会会议,接着7月7日和10日又开了两次会。

林彪每次都参加了,会议决定由林彪以军委名义调动13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准备入朝作战。

林彪接到任务后,没有半点推辞,立马开始调兵遣将。

河南的38军、39军,还有刚在广东打完仗的40军,连夜就往东北开拔。

加上本来就在东北的42军,这四支精锐部队组成了准备入朝的第一批人马。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万无一失,林彪还特意挑选了自己的得力干将。

他把15兵团的邓华调过来,替换掉了他觉得能力稍弱的黄永胜。

黄永胜刚接替程子华当上13兵团司令员没多久,就被换下来了。

邓华一到任,马上提出要加强领导班子。

他直接点名要调自己的老搭档洪学智当副司令。

林彪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连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都没打个招呼,就把刚任命的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洪学智给调走了。

洪学智那天正好在北京出差,当天就被林彪叫到家里。

「老洪,马上收拾收拾,今天就得去东北报到。」

洪学智有点为难:「叶剑英同志给我交代了不少事情,让我先回去安排一下再走行不行?」

林彪摆摆手:「来不及了,叶司令那边的工作,你给他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让他另外找人接手。」

就这样,洪学智连换洗衣服都来不及准备,就被林彪硬拉到了前线。

从这些细节就能看出来,林彪确实是在积极准备,打算在朝鲜战场上大干一场。

东北边防军的各级指挥员也一直把林彪当作最高负责人,重大事情都向他汇报。

1950年8月31日,13兵团的邓华、洪学智、解方就联名向林彪报告:「朝鲜战局目前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朝鲜人民军分割歼敌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种种迹象都表明,林彪压根没说过自己干不了这活儿。

相反,他是以出兵朝鲜总指挥的身份在精心筹划这场战争。

可奇怪的是,后来他怎么又退缩了,把帅印让给别人,连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四野子弟兵都交出去了?

7月13日,中央发布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任命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当副司令员,肖华任副政委,李聚奎负责后勤。

13兵团这边,邓华当司令员,赖传珠任政委,解方做参谋长,杜平当政治部主任。

可没过十天,7月23日,毛泽东又批准了一个新决定。

东北边防军改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指挥。

这种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在军队里是极其罕见的,背后肯定有什么名堂。

粟裕不合适,那高岗呢?

这位老兄搞政治确实有两把刷子,手段也够高明,后来差点把刘少奇都给搞下台了。

但他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更别说打一场地区性的全面战争了。

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个过渡安排。

虽然林彪已经把战争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大家也都认为统帅人选非他莫属,可毛泽东就是不正式任命林彪当主帅。

如果真是因为林彪身体有问题,那现在就应该确定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统领大军啊。

搞出个高岗来,这不是闹着玩吗?

真相一直到10月4日才浮出水面。

原来,毛泽东心里早就有了打算,这个帅位是要留给彭德怀的!

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历史了如指掌。

他手下这么多能人当中,最难管的就是彭德怀和林彪这两个。

彭老总仗着自己战功赫赫,性格又直爽,一直跟毛泽东以兄弟相称。

别人见了毛泽东都叫「主席」,只有他进了北京城还是一口一个「老毛」。

按毛泽东后来的说法,他跟彭德怀的关系是「三七开」:「融洽占三成,搞不来占七成。」

而这个有「七成」不合作倾向的「魏延」,当时正以西北军区司令员的身份坐镇西北,手下带着一野的几十万精兵强将,野心勃勃地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西北这个地方,历朝历代都是难管的地方。

就说民国时期,蒋介石对割据西北的马家兄弟就没什么办法,只能任由他们称王称霸。

更别说天高皇帝远的新疆了。

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怎么可能放任彭德怀在西北继续坐大?

林彪就更不是省油的灯了。

他手下有实力最强的四野,自己又有出神入化的指挥才能。

毛泽东不会忘记张国焘的教训,绝对不能再给林彪拥兵自重或者功高震主的机会。

这次抗美援朝,正好是解决林彪和彭德怀兵权问题的绝佳时机。

毛泽东早就把林彪调到北京当军委副主席,让他离开了四野的队伍。

第二步,就是先让林彪负责入朝作战,让他把四野的精锐部队都调到东北集结。

林彪没有察觉到毛泽东的真实意图,一心想着要再立新功。

可在调兵过程中,林彪对洪学智的调动方式暴露了问题。

他不是通过军委下达正式命令,而是私下里面对面安排。

这种「林家军」的做法,正好犯了毛泽东的大忌。

这样下去,四野不就成了林彪的私人武装了吗?

如果说之前毛泽东还有一丝让林彪带兵出征的想法,那现在他是彻底下定决心要切断林彪和四野的关系了。

毛泽东等林彪把部队调动到位后,就在10月2日的会议上说出了那番「林彪有病不能带兵」的话。

林彪听了只能苦笑。

以他的聪明才智,怎么会听不出毛泽东的言外之意?

机灵的林彪顺水推舟,「因病」提出要去苏联休养,主动交出了所有兵权。

这就是现代版的「杯酒释兵权」。

毛泽东对这件事心知肚明,所以后来从来没有因为林彪「称病」而责怪他。

反而因为林彪理解了他的意思,配合得很默契,对他更加信任和宠爱。

不久,毛泽东给彭德怀发了封急电,叫他马上进京。

电报里也没说是什么事,搞得彭大将军还带了一大堆西北建设的规划图纸,准备向主席汇报工作。

彭德怀10月4日下午到了北京,直接就被拉去参加政治局会议。

进了会场他才知道,原来毛泽东叫他来是为了抗美援朝的事。

第二天,毛泽东单独找彭德怀谈话。

「老彭,东北那边的事情需要你去负责,政治局常委已经同意了。」

军令如山,彭德怀这时候西北那一摊子事情,也只能全部交给毛泽东处理了。

这一招根本没给彭德怀任何考虑和回旋的余地!

连让他回西安安排工作的时间都没给,10月8日就得立马赶到东北上任。

虽然他统领的还是几十万大军,可这支队伍已经是「四野」的林家班底了!

据周恩来的机要秘书康一民回忆,林彪10月8日和去莫斯科谈判的周恩来坐同一班飞机去苏联「养病」。

巧的是,彭德怀就在同一天飞往沈阳挂帅出征。

林彪在苏联一待就是将近一年。

彭大将军在朝鲜用的是别人的队伍,指挥起来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搞出了一些不太协调的事情,包括后来颇有争议的「万岁军」问题。

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的来说,毛泽东只是略施小计,就彻底瓦解了彭德怀和林彪各自雄霸一方的实力和影响。

意昂体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