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我是蓉小江,95后,财经211院校毕业、北漂十年、蓉漂一岁
一直坚持原创,认真分享所见、所思、所想,点击上方“关注”我吧!
❤️
失踪五个半月,本人今日回归啦!
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OS:懒得为所欲为),别问,问就是在专注工作、努力奋斗。
闲话不多说,本篇我们来讲讲投资尽调的话题,正好最近刚做完一个项目的尽职调查,趁热打铁。
一个项目走到尽调环节,意味着投资流程已推进到中后期,即完成了项目投资价值的初步论证,需要通过尽调工作对项目进行全面核查与研究。
换言之,去伪存真,要看清项目的本来面目,颇有点“关掉滤镜、关掉美颜、关掉瘦脸”那味儿了。
尽调是投资流程中的必要环节,其结果对是否投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相当考验团队的专业水准和沟通能力。
01 定义
尽职调查,英文全称为Due Diligence,一般简称为尽调、DD。
从内容差异角度,尽调可分为业务尽调、财务尽调、法律尽调三类,是较为常见的组合。
随着国家对发展高科技领域的鼓励与支持,技术类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前沿技术领域也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科技企业的价值与陷阱,投资机构也会适当增加技术尽调,主要对项目的技术真实性、技术路线、壁垒、商业化价值等进行充分验证,是常见尽调组合的有力补充。
从节点覆盖角度,尽调可从狭义与广义口径来理解。
狭义上的尽调,是指投资机构完成立项后、投资决策前对拟投资标的公司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环节的工作,有严格的流程顺序。
广义上的尽调,泛指任何对项目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既包括立项前的pre-DD或业务尽调,也包括立项后的三方尽调,如财务、法律、评估/估值等。本篇主要围绕狭义尽调展开。
从决定性角度,尽调可分为实质性审查与流程性审查。
实质性审查,意味着投资流程往往是轻立项重尽调,业务尽调通常与财务法务等三方尽调工作同步开展。
尽调结果将直接决定最终投资决策结论,因此尽调到投决的转化率非100%,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Gap。
该类模式的好处在于,投资团队立项前的工作量小,时间短,弊端在于尽调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花了钱最后不投资,浪费了资源。
适用于投资团队专业性不足,机构决策高度依赖于尽调结果,或者内部有严格的合规要求,如国资平台。
流程性审查,顾名思义,尽调环节是个形式化的动作,往往投资团队已经在立项前完成了业务尽调工作,尽调内容主要是财务法务,核查有无重大风险。
适用于投资机构立项较为严苛,投资执行团队专业程度高,同时也节省在不必要项目上的成本和时间投入。
02 实操
尽调周期根据投资机构风格差异、项目体量及复杂度而有长短之分,2~3个月较为常见,覆盖从立项后、投资决策前的所有工作流程。
短的一个月就能搞定,长的则是没有上限,往往因机构内部原因或发现了项目重大潜在风险,需要暂时中止或延缓。
尽调流程一般包括四个核心环节,即前置准备阶段、现场尽调阶段、研判决策阶段、报告撰写阶段。
一、前置准备阶段
预计需要1~2周。
组团队:投资机构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组建尽调团队,由主导该项目投资的项目经理牵头,组建跨财务、法律、评估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团队,或源自机构自有团队或外采三方服务。
做计划:项目经理是项目的负责人,可能是机构内的任何职级,如投资经理、总监、VP或合伙人。项目经理协调各方制定详细的尽调计划,如职责分工、关键环节、时间表等。
出清单:各领域专业人士对现有项目资料快速消化,根据负责方向,梳理详细的资料清单,汇总后发送给企业提供。如首轮提供不完善,通常还需补充1~2轮,边收集边整理边消化。
定安排:尽调团队梳理需访谈对象及相应问题清单、需现场翻阅资料、实地盘点与核查,发送企业,双方敲定日程安排。
其中需访谈对象主要包括管理层访谈、上下游访谈(代表性客户及供应商)、行业专家访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提供给企业的访谈问题清单应包括通用型问题和个性化问题,既要保证访谈内容的完整高效,也要力争访谈的深度价值。(我总结了一份管理层访谈通用问题清单,放在文末,有意者可取)
同时,比较敏感或尖锐的问题,尽量不体现,只在现场交流的时候提出即可。
二、现场尽调阶段
预计需要1~2周。
尽调团队根据日程安排现场开展尽调工作,一般需驻场2~3天,视情况需要可延长周期。
驻场工作内容包括业务尽调、财务尽调/审计、法律尽调、评估/估值等方面,实操环节包括访谈、资料翻阅、实地盘查三大板块并行。
访谈:尽调团队会全程参与管理层访谈,通常安排在首日全天,必要的访谈对象包括企业创始人/CEO、技术产品负责人/CTO、采购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融资负责人/CFO、人力资源负责人/CHRO六个方面。
如企业含生产制造功能,还需重点访谈生产负责人;如属于平台经济模式,还需访谈首席运营官/COO。
完成管理层访谈后,尽调团队根据实际需求继续开展对上下游及行业专家访谈,完善对项目及行业的认知体系和深度。
访谈时,就重要的问题可以多次问不同的被访对象,交叉对比信息,验证真实性;可以根据被访对象的背景适当延伸话题,收集到更多信息。
对于存疑较大的项目,可以适当采用质询式的语气,就一个话题不断深入,前提是这确实关键。
翻阅:有些资料之所以安排现场翻阅,主要是企业认为需要高度保密的信息,一般现场提供或打印查阅,只可记录,不得拍照带走。
也可能是尽调时间表比较紧张,前期资料提供不完整的,也会在现场做进一步补充。
盘查:负责财务或审计的团队结合现场翻阅的资料,到企业的库房、办公场所去做固定资产及存货盘点,清点用工人数等,挖掘账实之间的偏差。
整个尽调团队一般也会参观主要办公场所、研发中心、生产设备、仓库等,对项目运行的理解更具直观性,对工作氛围、员工状态也有更多了解。
三、研判决策阶段
预计2~3周。
汇总:完成现场尽调工作,尽调团队将各自的信息,包括项目资料、业财数据、访谈纪要等,进行汇总分析,交叉比对,充分挖掘矛盾点。
研判:对项目做全面的研判,包括亮点、劣势、机会、风险等,尤其关注未来发展潜力和重大风险事项,是否投资实际上是上述四个方面的完美平衡。
补充:在此阶段,可能还出现多轮补充资料收集,以及问题清单回复,此时的问题清单通常是专项、个性化的少量关键问题,细致度都要高很多。
结论:基于对全量信息的整体分析,尽调团队形成初步结论,如是否可投资。如可投资,存在哪些重大风险,应该采取怎样的投资方案和协议条款进行规避。
四、报告撰写阶段
预计2~3周,一般与研判决策阶段时间有所重合。
尽调团队分析形成对项目的初步投资结论,根据专业分工,大家各显身手,撰写相应的报告。
如项目经理牵头撰写投资分析报告、风控部门撰写风控报告、财务/会所撰写财务尽调报告或审计报告、法务/律所撰写法律尽调报告、评估/估值撰写资产评估报告或估值报告。
所有报告均作为投资机构进行交易谈判以及最终投资决策的核心支撑。
03 总结
尽调是投资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大量资料交互、真假信息共存、所有方向工作并行开展,向前衔接立项,向后决定投资结论。
尽调是投资团队主导协调、专业认知、沟通表达、信息挖掘、分析深度能力的历练场,更是企业价值几何的试金石。
—END—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觉得有收获,请用你幸运的小手点击【点赞+收藏】。关注我,持续分享优质内容噢❤️❤️